当前热文:直击SNEC|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牛新伟博士:明年PERC光伏产品的市场压力会很大
5月26日,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SNEC)落下帷幕。在此次展会期间,晶澳
2023-05-295月26日,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SNEC)落下帷幕。在此次展会期间,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牛新伟博士针对当下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演进进程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近两年,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P型PERC电池技术的转换效率逼近天花板,TOPCon、异质结ABC以及XBC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百花齐放,部分电池技术在2023年进入大规模化量产和应用阶段。
其中,N型TOPCon技术备受市场青睐。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到2023年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有望达到477GW,这意味着TOPCon电池产能规模将与存量的PERC电池产能相当。
(资料图)
那么,未来两年基于PERC电池技术的产能向TOPCon方向将如何演进?牛新伟博士向记者表示,明后年,如果大尺寸PERC技术竞争力无法承受来自TOPCon的压力,将面临技改升级。从成本上看,TOPCon产品一体化成本近期也有望与PERC产品打平,在实际发电方面未来将更具竞争力。而且,现在TOPCon产能扩产迅猛,客户购买新产品的意愿会越来越强。
按照牛新伟博士的预测,“今年PERC产品,在N型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尺寸的182mm/210mm产品还有不错市场需求,但是明后年压力会很大,出货比例会逐渐被压缩,记得当年性价比不错的多晶产品,被高效单晶产品迭代也就发生在1~2年。”
除了TOPCon电池技术,牛新伟博士也向记者谈到了晶澳科技推进异质结电池技术的成果转化进展。
牛新伟博士表示,目前行业内有不少人认为:远期异质结可能比TOPCon更有前景,但是未来异质结技术何时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仍取决于其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的速度。“晶澳设计了1.5GW的异质结产线,希望通过设备产线连续运转,验证各种降本措施,对产品性能、产品良率等指标进行测试,包括一些认证工作。但成本下降的速度还要靠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一但成本相仿,从终端发电能力上看,客户会更青睐异质结产品,未来竞争深入的话,异质结技术还会有更好的生命力。”
记者注意到,牛新伟博士此前还向媒体谈及了晶澳科技钙钛矿电池技术的进展,“长期看,钙钛矿和硅基电池进行叠层是突破方向,我们计划分步实施,从单节钙钛矿电池做起,解决单结钙钛矿本身的问题,异质结再与钙钛矿无缝衔接,这一过程没有太大技术壁垒,同时钙钛矿也可以与TOPCon和PERC叠层,但与异质结叠层更直接一些。”
牛新伟博士还表示,到今年年底,晶澳科技可能会产出小面积的钙钛矿单节电池样品。如果技术进展顺利,预期2~3年内能够产出钙钛矿叠层产品,叠层电池的初步效率目标是30%左右。
针对其他企业推出的XBC类技术产品,牛新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市场永远是不均匀的,有的企业希望做光伏里的细分应用市场,当然也有人买单,不过市场份额多大,能否达到目标并不好预测,这个技术很好,但做低成本并不容易。”
记者走访SNEC展会发现,今年基本每家电池组件企业都携N型产品亮相展会现场。其中,晶澳科技带来了自己的N型产品,电池和组件端都集成了很多创新产品——N型组件DeepBlue 4.0 Pro。
据了解,这款产品采用晶澳自主研发的高寿命低氧含量和新一代尺寸的N型矩形硅片,TOPCon2.0技术包,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5.3%;并集成了SMBB、高密度封装等提质增效技术,72版型组件功率可达630W,组件效率超过22.5%,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一体化组件巨头,晶澳科技正加速布局N型产品,并通过扩产进一步提升规模水平。
按照晶澳科技的产能规划,2023年年底光伏组件产能将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其中,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近40GW。另外,晶澳科技2023年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为60~65GW,其中,N型产品出货占比预计将达到3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晶澳科技战略调整,构建“一体两翼”业务体系架构,其加强了在储能等领域的布局。
SNEC期间,晶澳科技旗下智慧能源事业部携源网侧储能(BlueGalaxy系列)、工商业储能(BluePlanet系列)、户用储能(BlueStar系列)新品亮相。
此外,晶澳科技还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研创新、市场协同开发、光储直流耦合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
“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储能业务,包括自己设计研究和成立合资公司,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晶澳科技方面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